英国中产正被消灭,扼杀他们的力量已蔓延全球
你如果对物价、房价、医疗、教育感到压力山大,消费时缩手缩脚,并且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进退两难,那么,英国中产跟你同命相怜。
今时今日,跻身中产并不等于生活无忧。中产的困境,也将反作用于社会。尤其令人警醒的是,中国的中产群体也在萎缩,让英国的前车之鉴更加值得关注。
文末,照例是范三郎的一番剖析。
在英国剑桥郡颇受中产欢迎的M&S食品超市,一些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透露出人们的不安:
“你该回去读大学,而不是去给女王做饭,苏菲。把牛排放回去,拿点炸鸡。”
“没必要买Percy Pigs(广受英国人欢迎的卡通猪软糖),你觉得呢?不过是万圣节给小朋友发糖而已。买点巧克力球吧。”
“这些饼干以前才卖1镑,这就是脱欧给你的东西。”
当这样的对话成为中产的日常,必有蹊跷。
有种权威的说法是:英国、美国、中国、俄罗斯等40国中产群体正在萎缩,该群体的经济影响力也在减弱。
这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简称经合组织)2019年发布的报告“重压之下:被挤压的中产”得出的结论。
在这幅中产萎缩的环球浮世绘里,英国是一个典型。
夹起尾巴生活,英国中产太难了。
1
中产碰壁,发出沉重叹息
雄心壮志的英国中产正在碰壁,发出沉重的叹息。
英国自由记者Yvette Caster在《地铁报》上撰文称:“身为中产,我感到进退两难。每个人都认为中产就是去Waitrose(英国高端超市)购物,买古着衣,家里刷Farrow & Ball墙漆、贴着William Morris壁纸、摆着旅行时带回家的艺术品。但对我来说,身为中产是持续不断地唯恐自己永远不够好,永远不足以获得成功,永远想要更多。”
是因为中产有太多非分之想吗?很多人给出了否定的答案。
一位名为Alex Proud的中产在《每日电讯报》上喊道:
可怜我吧,我是英国中产的一员,但这本身就是一桩破事。
收入停滞不前,工作前景不明。你买不起一所漂亮的房子,读不起好学校。你的状态让你一无所获。从方方面面来说,你的生活远不如父辈,未来似乎更加黯淡。
但没有人在乎,如果你抱怨,别人会嘲笑你。
”经合组织将年收入介于全国中位数75%至200%水平的家庭算作中产。英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,2018-2019财年,英国家庭可自由支配收入平均中值为29400镑。
下图显示:英国中产收入群体占人口总规模的58%,未达到经合组织所调研的40国比重均值。
作为社会劳动生力军的英国千禧世代(1983年至2002年出生),机遇比父辈更少。
下图显示:63%的婴儿潮一代(1942年至1964年出生)能在20至30岁年龄段跻身英国中产,仅59%千禧世代能在同一年龄段跻身英国中产。
而且,跻身中产与生活无忧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。
下图显示:三分之一的英国中产家庭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。
此外,跟其它国家的中产一样,英国中产也面临着工作被自动化取代的风险。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Peggy Hollinger指出:
新技术为社会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,像银行柜员、公共部门基层员工这样一些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或遭取消,而这些依赖稳定工作供孩子念书和获得退休保障的人也会被“掏空”。
2
卡在中间,进退两难
记者Yvette Caster的父母来自工薪阶层。父亲加入了空军,母亲走出了公屋去牛津大学念书,都实现了社会阶层和物质上的升级,所以使她生而为中产。“从家庭对我的期望、我的焦虑、我的抱负到偶尔的中产偏见,都如此中产。”
但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。
Yvette Caster和姐姐曾就读于女子私校,虽然没有遭遇过校园霸凌,但大家都心知肚明,她们跟那些有信托基金、有贵族头衔、父母是大人物的孩子不同。最让她崩溃的一次作业是谈论自己的家族史。
初中时,她进了一家公立学校。男生把她的羞怯和对他们的不了解当作势利,女生想和她做朋友是因为她们觉得她家有钱。
Yvette Caster无奈地总结道:
这就是中产——卡在中间,进退两难。
你无法在鸡尾酒吧放松,这无异于等人来嘲笑你的口音和饮酒方式。你也不能去连锁啤酒吧,因为那里可能没有你该交往的人。
“低不就”的中产有向上爬的抱负。
Yvette Caster的家庭背景、教育背景和口音使她与工薪阶层区别开。“若你的成长是为了提升自我,巩固家庭社会地位,就会背负很多压力。考试必须全部拿A,无法享受体育运动,只顾着争当无板篮球队长。”
另一方面,中产也面临着“高不成”的尴尬。
Yvette Caster就指出:
议会里有多少来自工薪阶层的议员?又有多少上流社会的孩子会去麦当劳打工?我能做的事很少,我无意找个有贵族头衔的人嫁了,也没有兴趣从政,似乎我也很难跻身上流社会。
3
房子、教育“两大件”贵了太多
社会调查发现,英国中产的难不只在于阶级固化。
经合组织认为,中产萎缩的主要原因是物价、房价、教育、医疗服务费用增长的速度远超收入增长的速度,尤其是构成中产生活方式核心的住房。
中产Alex Proud指出:
20世纪70年代,出国度假是很寻常的事,中产经理、医生、律师承担得起私校费用,买得起房甚至不止一套,享受开新酒的乐趣,下得起高级餐馆,开着福特格拉纳达或者路虎转悠。
似乎到了90年代中,所有乐趣都在减速停顿,然后,英国中产的升级扶梯向后倒退。
他还感叹,中产的“两大件”——房子和教育,比以前昂贵太多。
有实例为证:
你的父辈或许买得起能大片乡村庄邸或者五层楼的乔治亚联排别墅,但你只买得起狭窄的维多利亚式排房或者小村舍。
想把孩子送到私校去?从1990年起,私校学费上涨了342%。即便你付得起私校学费,孩子回到家可能会问你,为什么你不像同学家的父亲一样有架湾流飞机。
去个好点的公立学校?2000年卖20万英镑的下游学区房如今卖到了120万英镑。
Alex Proud还总结说:
儿童补助已成为模糊的回忆。免费的高等教育?别想。
NHS国民保健制度崩溃,人口老龄化加剧,我可以大胆预测私人医疗费用将向美国看齐。
你的工作完全没有保障,退休金就是个笑话,你供完孩子读大学可能还要帮助他们过渡无薪酬的实习期。
今时今日,身为中产,破事一桩。
4
债务恐慌如影随形
一位名叫Jasmine Andersson的女子坦承,对于像她这样从工薪阶层挤进中产的人,债务恐慌总是如影随形。
她举了一个常见的例子:
你朋友说去喝一杯,你就知道远不止是一杯,可能要点几道小菜,也许一杯酒最终会变成一瓶酒,又或许你喝着酒觉得饿了,只好吃上一顿。
但你没法开口说不去。
债务困扰在欢乐时光里被抛到脑后,却在午夜时分卷土重来,强大得足以让你瘫软在床上。
要么增加透支,要么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少吃一顿饭,要么取消某一笔直接扣款。
Jasmine Andersson指出,正如全国学生联合会(NUS)的调查所示,学生贷款覆盖不全面,来自工薪阶层的人为了上大学只能拿出更多的钱。
多年来,在她的性格形成期,低薪实习、社会压力和生活成本因素让她一共负债4000镑。“我看着自己如同在一场说不出口的考试中惨败。”
如今,她有了一些积蓄,但依旧担忧钱的问题。她说:
我知道精打细算使用每一分钱才不至于落得身无分文。即便如今活在中产的世界,我仍决定像工薪阶层一样坦承对债务的恐惧。
英格兰银行2019年1月的数据显示:尽管对经济的担忧情绪在蔓延,英国家庭仅在2018年11月就背负了725亿英镑的信用卡债。平均每个英国家庭有2688镑信用卡债。经济学者预警称,越来越多英国家庭面临着难以控制的债务。
英国破产服务局的数据显示:
2016至2019年间,18至25岁申请破产的年轻人翻了10倍。
为什么有这么多千禧世代的中产走向破产?《每日电讯报》指出了主要原因:
和工薪阶层相比,18至44岁年收入在4万到7.5万英镑的英国人使用透支、发薪日信贷等高息信贷手段的概率更高。
房贷也是中产“不能承受之重”。
《泰晤士报》预警称,便宜的房贷制造了中产债务危机。英国房贷利率10多年来处于历史低位,但中产若把手伸得太长,同时背负学费和卡债,一旦经济情况剧变,例如丢了工作或生了重病,负担着大笔房贷的中产家庭就会被打得措手不及。
5
社会资源分配不平等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Peggy Hollinger指出,在20到30年里,社会不平等加剧,中产被“掏空”。
英国智库“决议基金会”(Resolution Foundation)做了一项关于10个发达国家40年经济的调研,结果发现:
几乎每个国家的GDP增长都被中值收入拖了后腿,主要原因是薪资不平等愈演愈烈——极富获益,而中产与最低收入群体的薪资差距一直在缩小。
Alex Proud则举出了一些数据:
1983年,富有邻居赚的钱是你的两倍,他们开更好的车,度假也更奢华,但你们大致上仍在同一维度;
到1993年,他们赚的钱比你多三四倍;到了2003年,他们赚的是你的10倍之多;
到2013年,富人赚的是你的15倍,你的实得收入还被经济危机吞掉了一部分。
然而,卖惨的英国中产并不受同情。
Alex Proud指出:
坐阵伦敦的媒体总以为中产拿着15万年薪住在南伦敦达利奇,一说到“被挤压的中产”他们就摆出一副嘲讽的嘴脸。穷人向来就不喜欢中产,尤其是媒体所描绘的中产。而富人,他们完全不关心这些。
经合组织的调查显示,相较于对跻身上流社会和增加财富的欲望,中产其实更担心“下滑”。
社会资源分配不平等加剧,富愈富,穷愈穷。经济政治相辅相成,中产难以喘息,也将反作用于社会。
经合组织指出:
中产是教育、医疗健康、住房和其它“优质公共服务”的重要支持者。收入不平等加剧可能促使他们对他人和民主制度的不信任。中产生活水平的停滞伴随着新形式民族主义、孤立主义、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兴起。
经合组织认为,政府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,适当调整税制,调控住房政策,改革教育制度,增加对技能育才的投资,创造更利民的条件。
文| 国际范Plus撰稿人 武陵
参考资料:Telegraph、Metro、Mirror、Reuters、BBC、Guardian、Times、Independent
范三郎说
透过现象看本质,英国和其它国家中产阶级的萎缩恐怕不只是个房价和教育的问题。
曾几何时,英国的中产阶级如同乘坐大型购物中心的上行扶梯,芝麻开花节节高;英国的社会稳定,是全球有目共睹的骄傲,赶英超美成了中国大跃进的目标。
但是,私有化打破了中产阶级得以不断扩大的“社会契约”,加大了收入的鸿沟,2008年的金融危机干脆让中产们直接走下坡路。银行按揭资料总要提醒每一位贷款买房的人,房价会攀升也会跌落。英国的中产阶级也一样,好不容易爬上来,现在绝望地意识到,“中产”很难传承,更不可能像吹气球那样不断扩大。
再加上全球财富的分布和再分配,阶层之间及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此消彼长,英国和西方的中产阶级不相对缩少才怪呢。
范三郎,号国际,英中人氏。自幼苦读国粹,继而延览西典,游学五洲,历练于中英主流媒体。常思中西互鉴,愿做拼命三郎,为君采得火种,点燃心灵之灯。
往期推荐
本文为国际范Plus原创,图片来源于网络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。欢迎转发到朋友圈。
联系我们:
微信号:littlesmart1978
邮箱:fuzhongwenhua@126.com
点“在看”,乐分享↓